青年学者黄震先生大力弘扬孝道文化
![]() |
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,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,包括尊敬、关爱、赡养老人,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等。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人际道德关系。在我国,有文字记载的以孝道为核心的尊老养老道德观念,至少已有三千多年历史。孝道在整个中国伦理思想史中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。正所谓“百善孝为先”,孝被看作“百行之先”、“为仁之本”,它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每个成员的内心深处,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行为习惯。及至今日,我们身上仍然有儒家孝道思想的深深烙印。
![]() |
青年学者黄震认为,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精华,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,即:敬亲、奉养、侍疾、立身、谏诤、善终。“孝”最基本的含义,就在于顺从父母的愿望,以顺为孝,一孝百顺,满足他们的需要和要求,这在中国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观念。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养老。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,它强调幼敬长、下尊上,要求晚辈尊敬老人,子女孝敬父母,爱护、照顾、赡养老人,使老人们颐养天年,享受天伦之乐。
![]() |
青年学者黄震指出孝道也是形成现代和谐人际关系的价值渊源,还可以说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。事亲行孝历来是做人的根本,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是家庭和睦、社会安定、民族团结的基本要素。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情基础和道德基础。
![]() |
青年学者黄震
青年学者黄震在工作中发现了一种现象,他指出当今社会的主力军变成了还在为房子、车子、奶粉拼搏的80后,和多数还在校园的90后,很多人说80后是尴尬的、不幸的一代,而90后是垮掉的一代,有人指责道,80后成为各种奴,自己都难生活,更别说孝敬父母,而90后的很多大学生不体谅父母,不认真学习,特别缺乏感恩意识。可事实却真有其事。错就错在我们自己并没有发现自己的问题,或是发现了也装作没发现或无所谓的样子。确实生活在这样一个年代,每一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自己的痛点与苦衷,但是基本的孝道、责任感与感恩之心我们能够找借口舍弃吗?羊有跪乳之恩,鸦有反哺之恩,动物都尚有感恩意识,我们人类的感恩意识难道还无法唤起吗? 现在的子女一成家就分家经营自己的小窝,不愿与父母同住的现象越来越多。而一些与父母居住在一起的已婚子女也往往在经济上独立,感情上与父母疏远,缺乏必要的心灵沟通,老一辈普遍缺乏亲情照料和精神慰藉,两代人之间的鸿沟在拉大。并且现代家庭,往往是“宠爱身边小宝宝,淡薄生养一对老”。子女集万般宠爱于一身,而下一代对父母、祖父母却缺乏基本的孝道常识,缺乏责任感和感恩之心。
“孝”本是人之本性,华人把这本性发挥得淋漓尽致,形成一个相当完整的道德系统。这道德系统的价值到今天仍然有效。但在现代化的社会里,孝道的履行,显得越来越困难。我们必须正确的看待这问题,努力提倡孝道,培养我们的孝心。青年学者黄震认为:小孝治家,中孝治企,大孝治天下,只有每一个人在家里孝顺自己的父母和长辈,在社会上善待中老年人,我们的家庭才能美满幸福,我们的祖国才能安定团结,家庭是社会的细胞,只有家庭每一个成员都发扬孝道文化,整个社会才能形成尊老敬老的风气,我们的全国上下才能为中老年人多着想,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,同时只有老年人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保护,反过来我们年轻人才能安心工作,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