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谍5》是否会影响3D投资热情?

2016-09-09 来源: 国家一级美术师官方网站
【字体: 打印
   《谍5》等众多影片3D效果差,是否会影响3D投资热的持续?3D电影热是否只体现在中国?
 
    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总经理王琦表示,3D本身是很好的技术,正是3D技术才加快了中国影院数字化放映的进程,但是否投资3D主要取决于成本和利益之间的平衡,也受影片题材、导演喜好等因素影响。美国市场的3D影片比例近几年一直在下降,一方面是观众已经审美疲劳,新鲜度下降;另一方面由于制作成本很高而市场趋于理性。但中国市场的3D需求还在往上走,大多数观众还没进入疲劳期。“文艺片基本不做3D,3D影片主要集中在动画、动作片、玄幻悬疑等题材上,说明业界对是否适合嫁接3D的基本共识是有的。”王琦说,但国内也存在特别盲目的2D转3D作品,这是一种浮躁心态。“国内影片处于一种快餐式生产方式,是否做3D、怎么做,制片方很少有人从前期就做好规划。后期制作公司也存在资金不足和水平有限等问题。”王琦说。
 
    3D在效果大片中是主流,美国漫威影业的电影基本都是3D,眼下正热的VR很大一块也是3D技术。南湾科技创始人、首席技术官张琦向记者表示:“我们从福克斯电影公司了解到,3D占美国电影收入的45%,这是非常可观的。但相应的,其成本也很高。平均制作费在3万至5万美元/分钟,整部影片的3D费用近1000万美元,基本要1亿美元总投资的影片才能覆盖。”所以,很多时候不是好莱坞片方不想做,而是受到了成本限制。一旦对效果和品质放低标准,就会出现3D《谍5》的惨剧。
 
    南湾科技总裁戴可伊指出,影院存在的意义就是提供不同于家庭的观影体验, 3D是最能够帮助影院与电视实现差异化竞争的。总体上看3D仍是电影投资和技术的前沿。国内较为突出的现状是,“观众已经付了一个品牌汽车的价钱,片方提供的还是一辆普通汽车。”戴可伊说。
 
    张琦和戴可伊都是南加大信号工程学专业出身,却在3年前成立了南湾科技这家影视后期制作公司。戴可伊曾担任SMPTE南加大分会主席,SMPTE的一大作用就是把电影和技术结合在一起。信号工程学的科技基因使他们一开始定位技术服务商,后来切入了技术要求高、创意要求相对低的2D转3D业务。去年,他们正式转型为整体后期制作供应商,本身就是缘于对3D电影产业的看好。
 
    在影视放映设备高端市场上占有率较高的国际品牌RealD,是最早一批3D电影技术的推动者之一。其亚太区市场总监俞圣伦认为, 3D电影在制作上,有詹姆斯·卡梅隆、李安、徐克等一批技术精进的导演,开始诞生很多3D制作和转制公司,影院放映也在更新换代,总体依然兴旺。“《谍5》事件主要问题出在美学风格、内容制作的争议与放映环境过暗等诸多因素,但这不是3D技术本身的错,而是人们花了钱没有感受到更好的体验。整个业界应该深入探讨, 3D制作界应树立起一种行业标准或者开启更多对3D质量的讨论。”俞圣伦说。
【我要纠错】作者:专栏编辑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二维码生成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