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时俱进的工匠精神

2016-09-12 来源: 国家一级美术师官方网站
【字体: 打印
  走进古色古香的杭州历史古街——清河坊,在靠近吴山广场的一端,就会看到有座用铜打造的江南民居,这是中国铜雕界第一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打造的“江南铜屋”,也就是现在的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。
  中国的青铜艺术源远流长,考古学上甚至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定义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,那时青铜器上细腻精美的表现手法,甚至有些直到今日也难以揭秘。但是,“青铜时代”流传下来的精雕细琢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却被代代传承和发扬,蕴含着新的时代气息。
  朱炳仁、朱军岷父子是中华百年老字号“朱府铜艺”的传承人,他们以超常的才情和非凡的勇气,超越传统,把握机遇,使铜雕艺术获得了现代意义上的发展。雷峰塔、灵隐铜殿、峨眉山金顶铜殿、桂林铜塔、天宁寺塔、香积寺庙等精美铜建筑,以及近年来创作的《春和清妍》等熔铜艺术精品,将中国传统铸铜工艺和现代艺术理念和谐融汇一体,无不闪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光彩,体现出当代铜雕艺术的高水准。
  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通过创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,朱炳仁一直行走在创新的路上。他首创的“熔铜”和“庚彩”,使现代青铜工艺达到了新的高度。从此,铜在自由的熔凝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,在朱炳仁的手中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姿态,凝结成五彩斑斓的世界,而这些正来自于朱炳仁对于铜金属的深切体悟,来自于抒发情怀的艺术自觉。几十年来,朱炳仁始终站在中国传统文化高地上向前迈出坚实的步伐,正如许多评论家所说,“他的作品没有别人的影子,没有西方艺术的影子,是我们中国自己的艺术”,这正是朱炳仁素来秉持的创作理念,不盲目追随,不因循守旧,要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创造出一条新路。
  9月,G20峰会在杭州举办,朱炳仁携子朱军岷,作为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等项目的特邀承建方,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此次G20杭州峰会场馆的设计和制作当中,“中国艺术有着非常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,但是它并不因循守旧,不是完全对传统的复制,我们的作品要表现新的文化创造力,希望全世界通过这些作品感受到中国艺术创作的活力。”朱氏父子延续已有的工艺,并以全新的尝试迎接这个光荣的挑战。铜雕壁画、铜门、隔断、吊顶、摆件……他们的创作不仅融汇了古老艺术的传统,还赋予了铜工艺大量新时代的创新元素。大家齐心协力,从去年11月份开始, 2016年的农历春节一天都没有休息,一张张设计稿出自一个个无眠的深夜,历经不舍昼夜的反复调试,最终呈现出令人惊喜的工艺水准和视觉效果。
  于是,我们看到——
  西子国宾馆的铜雕《龙凤呈祥》,以高浮雕传统工艺表现了中国窗花的韵味,图案层次立体,精美灵动的龙凤形象栩栩如生。
  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精工细作的上万平米铜饰面,无论是中式斗拱元素,亦或是水墨画风的铜门,在朱氏父子的精湛技艺下尽显恢弘大气。
  主会场的大幅铜雕壁画《遥望》,轮廓线勾勒的徽派古建筑形象,是以胡雪岩故居为原型的意象表达,简洁的画面,“言有尽而意无穷”的意境,给人前所未有的观感。
  朱炳仁说,这也是他此次创作难度最大的一幅作品,难度在于层次简洁的大块面作品,不好体现视觉冲击力。几易其稿,反复调试,“不同于繁复叠加的传统表现手法,这件铜雕壁画我用了多层次石刻的工艺,通过有层次的肌理变化表现明暗关系,使整幅作品近看是平面的,远看又很立体。”最终淡古铜色的画面效果令人赞叹,厚重且充满了活力。
  如果说《遥望》展现了手工艺者的匠心独运,那么西溪宾馆的两幅铜雕壁画《蒹葭泛月》、《火杮映波》,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时尚精湛的制作工艺。这两幅表现西溪湿地自然景色的铜雕壁画,在创作伊始,给朱炳仁带来了不小的挑战。如果用“熔铜”工艺,配以单纯的一种氧化色或者一种色彩的涂层来处理色调,那么作品的精美度就体现不出来,西溪湿地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就不能够活态地呈现。前思后想,朱炳仁将首创的“庚彩”工艺运用其中,问题迎刃而解。“熔铜本身自由流淌出来的形态粗犷大气,很难看出内部精美细致的东西,庚彩加进去,细节会得以体现。”可是,具体到实际制作中,“熔铜”有几十种技法,哪种最适合表现这两幅湿地题材作品?朱炳仁逐个调试,几十轮的局部调整之后,“熔铜”加细部“庚彩”的工艺搭配相得益彰,一丛丛芦苇、一个个火杮,在他一丝不苟的精工细雕中,展现出不同层次、千姿百态的江南韵味,湿地美景尽在眼前,触手可及。
  朱炳仁在领衔参与制作G20杭州峰会场馆铜系列作品过程中,都尽可能地运用了“朱府铜艺”的最新工艺,而这些精湛的工艺在建筑中的使用,某种程度上也展现了整个建筑文化的发展前景,这在会场设计中也是一种全新的表现。
  朱炳仁的传承和创新,践行了一位当代中国手工艺者的风采,做我们中国自己的,不脱离时代风格的艺术。
  时代呼唤“工匠精神”,那么,什么是“工匠精神”的核心内涵?朱炳仁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,“它是与时俱进的,是由传统而来但又与历史完全不同的一种新的创造。”
【我要纠错】作者:专栏编辑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二维码生成器